网站通行证
名称
密码
浏览 | 注册
今天是:
您的位置:甘肃热线 > 新闻 > 正文内容

中华网|反战的呐喊与时代的风华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2024-08-13 10:23

《环球人物》“美国反战青年”遇见“陈丽君,越青春越自由”的封面隐喻蒙太奇的遐思

 编者按: 

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呐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华。

当下,美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原本隐身于美国政府背后的“影子玩家”竟匪夷所思的被曝光于台前,凸显了美国传统政治秩序的失序,进而加速了其对全球治理结构的破坏和撕裂,国际社会涌现出一种对所谓的美式民主正义的反思,更导致了美国青年群体对于人类共有价值所需的“和平反战”的“呐喊”。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让超越五千年的深沉的文化底蕴再次得以彰显,革故鼎新之少年中国跃然于时代,而代表时代未来之青年们,通过在各自领域的认知、表达、践行和再创造,让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畏浮云遮望眼,看到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正日新其采,尽显风华。

2024年5月刊《环球人物》的“美国反战青年只为停战”与“陈丽君,越青春越自由”的题目文字和封面配图互衬的“隐喻蒙太奇”手法堪称绝妙,将复杂的美国社会矛盾及美国青年群体的“呐喊”,与陈丽君在继承传统越剧艺术基础上所展现的中国青年群体追求创新的文艺风华形成了颇具穿透力的对照——用以陈丽君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对于传统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来象征“少年中国”在新时代的文化创新精神和文艺复兴,可谓妙笔生花。

文艺的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影响,同样艺术的感受常常受文化主体性的因素影响较大,但艺术本身并不应有国界,因为艺术可以互鉴、可以融通,可以为生命情感提供共通的体验与交融——以艺术为代表的对于生命共通价值的表达和追求,恰如人类对于和平与反战之追求与呐喊,本身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守护和建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追求的本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可以“美美与共”。

地球之上,人类社会是唯一以文化、以价值、以信仰而存在生命族群,而文艺或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该是常新的,它是从“过去”走来,遵循着传承,更是向“未来”奔赴,追求着发展,它是人类世界的过去、现在、未来所共通的视域——从这一视域,从东西方青年的社会与时代之群像中,我们能照见人类社会和时代未来之希望。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编辑:藏之)

文:超歌

当 “美国反战青年只为停战”与“陈丽君,越青春越自由”的文章标题在近期《环球人物》的封面不期而遇——如蒙太奇般,隐喻并激发了读者对于东西方青年,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思考与联想。

近年来,虽然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技术和生产力驱动下仍在匍匐继续,但“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思潮已从暗流涌动变为骇浪排空。无论是欧洲、美洲,还是亚洲,在世界很多地方,对全球化的负面情绪、言论和行动充斥各大媒体,全球化遇挫、“反全球化”逆袭的趋势非常明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在此变革期间,西方世界中,层出不穷的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他们通过特有的、不断创新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式,表达对社会不公、对战争暴力的不满。与此同时,在我们和平安定环境中,亦有那些青年之翘楚,无惧竞争与内卷,持续拼搏与进取,打破因循守旧,寻求创新、跨界与超越——在东西方的青年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洞见人类社会追求永续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努力与自觉行动精神。

以下,试图从《环球人物》五月刊封面文章上的中美青年的不同热点议题所构造的“隐喻蒙太奇”出发,探讨美国反战青年和中国青年越剧艺术家陈丽君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以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视角,审视他们对社会、时代、文艺自由创作追求的背后的对于生命价值尊重和对于艺术持续创新的共通的价值驱动力。

虽然他们表面上展现为不同的议题,但背后却有人类所应追寻的相通的生命价值逻辑。对于价值的追求和超越,成为一种生命意义存在状态,并成为当下生活、当代场域及新文化、新秩序、新文艺共识的“前见”与“远瞻”,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价值依归所在。   

价值的守护与文化的超越

美国反战青年运动一直是推动美国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力量。从越南战争时期的抗议到近期加沙冲突的示威,他们通过游行抗议、艺术创作等多元化手段,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

与此同时,在中国,以陈丽君为代表的新生代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者,通过不断努力超越自我,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的新路径。陈丽君作为越剧现代化的先锋,不仅保留了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种--- 百年越剧之精髓,更通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革新精神,为越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传统上看,东西方青年在促进社会进步的思维和行动策略上各有侧重,西方青年更偏向于直接且坦率的表达形式,如参与示威和抗议等活动,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个人主义和自由表达促成社会变革;而东方青年可能更重视集体行动与社会和谐,他们更倾向于在既定的社会规范框架内寻求自由,通过对话、协商以及更为艺术化的方式,来实现解决重大问题的目标。然而,无论东西方青年,他们共同怀抱着改变和创造世界的热情与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展现出浓厚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共通的艺术与生命的尊重

美国青年的反战文化深植于美国历史土壤,每一次重大冲突都见证了其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越南战争时期,音乐、文学和艺术成为了传递反战信息的重要媒介,激发了公众的情感共鸣,也加深了社会对战争后果的反思。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和《时代在变》不仅塑造了一代人的声音,鼓舞了无数青年勇敢地反抗战争,还激发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些作品在艺术上的成就,跨越了音乐与文学的界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迪伦在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致辞中,引用了对他音乐创作生涯影响深远的著作《西线无战事》中的话,“你的思绪飘回了家乡,又一次,你变成了走过高大的白杨树小男孩,这是多么愉快的记忆。更多的炸弹从飞机上掉落,但是你已经不再担心了,除了死亡,再无其他的可能。然后你注意到了樱花,你看到大自然完全不受战争的影响。 杨树,红蝴蝶,花朵的脆弱之美,太阳——你看到大自然对此无动于衷。 全人类的所有的暴力和痛苦,大自然浑不在意。” 展现了战争的荒谬和艺术家对和平的向往。

1994年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对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青年反对越战运动进行了艺术刻画,成为向世界输出美国梦的代表作品。而2024年上映的《美国内战》虽是假想未来发生的事,但与当下美国大选年政治文化割裂现象有某种合理性推演,更是对“美国梦”的深刻反思,印证了中国有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幕后逻辑”与“美美与共”

自今年4月下旬起,美国高校掀起了一系列针对加沙冲突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由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发起,抗议美国在巴以冲突中偏袒立场。然而,美国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以中国为代名词的隐语,是因为一旦直接提及美国、以色列或犹太人等敏感词汇,社交媒体平台会基于关键词屏蔽内容。幕后的原因是任何批评美国或以色列的言论都可能遭到直接审查,甚至FBI会介入删除相关内容,导致大量信息无法传播。这表明在美国,针对以色列的批评性言论几乎没有“言论自由”的空间,政治正确性的表现之一便是将对抗中国作为立场,导致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人士在讨论中用“中国”一词间接指代实际国家和犹太人群体,而美国控制的社交媒体却视若无睹。美国国会议员公开指责中国,美国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则发表公正言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国与美国高校的抗议活动存在关联”。

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世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似是而非的关联,受资本控制的美媒针对美国青年反战运动,指责是中国幕后指使,虽然事实站不住脚,但鱼龙混杂的资讯传播洗脑,却要求新闻受众具备更加敏锐的辨识能力。然而,真正的“幕后逻辑”——包括美国青年和中国青年在内的东西方青年,都关心社会的发展议题,通过跨越历史界限和跨界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社会发展进程中青春价值的理解和自由的向往,其“幕后逻辑”存在着“青春同频”的“美美与共”的价值追求。

觉醒的年代与伟大的复兴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迎来了觉醒与斗争的年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觉醒的青年,有的拿起武器,有的以笔作枪,为捍卫民族尊严和争取国家未来而英勇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青年的无私奉献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迎来了建设和奋进的年代。改革开放号角吹响,中国青年热情拥抱新思想和新知识,积极参与经济特区建设,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中坚力量,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年代。美国电影《阿甘正传》让个人的坚持和努力成就了美国梦的神话全球传播;而中国梦,如大禹治水,却是现实的努力与文明的创造,有个人的努力,更是坚守共有理念和价值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在中国高速崛起的经济发展中,这种历史的现实,让中国再一次惊诧了世界,外国的学者们无法理解,碎碎念中的认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当下,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青年更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青年们展现出在传统文化母体中独特的韧性、拼搏与努力,更重要的是在新时代,中国青年们那份创造、担当和舍我其谁的破壁精神。

破壁者的群像与新时代的“天命”

2013年,陈丽君完成学业,加入了享有盛誉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迅速脱颖而出。她不仅致力于传承传统越剧,更积极推动越剧艺术的现代化进程。2023年,创新越剧《新龙门客栈》横空出世,陈丽君以男性角色贾廷的形象登台,她那英俊的仪表、干净利落的武打动作和标志性的“英魅一笑”成功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她在剧中的精彩表演片段和幕后花絮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目光,许多人通过她的表演“入坑”越剧。

从“不像”到“不一样”,标志着一位越剧演员在技艺与角色塑造上的蜕变与升华。在陈丽君的引领下,越剧艺术工作者们积极参与各种跨界合作,巧妙融入现代舞蹈、流行音乐等元素,扩大越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的影响力。在《乘风2024》的初舞台上,陈丽君以一曲《天命》惊艳亮相,身着红妆,眉心点缀着精致的花钿,她一人分饰花木兰和孙悟空两角无缝转换,巧妙地将越剧唱腔与剑舞身段融合,展现出精湛的戏剧内功和充满力量的眼神。这一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陈丽君表示:“这两个角色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英雄人物,他们不仅拥有力量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受传统定义的束缚。”通过她的表演,观众对越剧有了全新的认识,重新点燃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

陈丽君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通过不懈努力,推动越剧从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越升”的艺术形式,赋予越剧新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文化角色。她说:“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成为一个破壁者,但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她的成功不仅激励了越剧界的同仁,也为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时代之主题与文明之常青

从美国反战青年运动到中国青年艺术工作者的自由超越,虽然表面上看似处于“不一样”的环境、面对“不一样”的事件、采取“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在东西方青年的内心深处,他们共同拥有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无论是美国反战青年的呐喊,还是中国青年越剧艺术家陈丽君的剑气越舞,公平正义与自由超越的精神是新时代全球青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有的价值准则。

纵观世界文艺发展史,每一部传世经典的背后,都有饱含民族文化基因的传统。戏剧艺术在中国化的进程中不光要继承传统舞台艺术的美学和技法,更要在中华文明的生命智慧中寻找安身立命的精神皈依。“少年中国”,传承的是历史的久远,发展的是文明的常青。从历史的视域,真正的“青春”,无关乎“年龄”,而关乎常青的心态和持续创新的未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陈丽君只是新时代广大有为青年们涌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但陈丽君在文艺领域的成功,其实不仅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晶,更映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生态对于审美价值的回归与超越,这正是文化常青的展现,是对文化传承与发展——从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审视、前行与展望,我们可以预见,这些传统价值的超越性的回归,其实正是中华文明的“文艺复兴”,这本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这一“文艺复兴”所提倡的,正是中华民族的追求生命真理的历史进程中所孕育的文明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价值依归所在。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创造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为书写当代文明发展史留下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印记。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当然也是中华文明的“天命”所在。(本文转自中华网)

  观后心情
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
图片新闻
热门视频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团队介绍 | 视频直播 | 网上投稿 | 网站建设 | 域名空间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by gansux.asia. all rights reserved